紅木家具:以直營為市場“換血”-
在經濟大環境與樓市低迷的換血雙重影響下,一股寒流席卷了泛家居行業市場,紅木紅木家具市場亦不能幸免。家具原材料與運營成本持續上升,直營終端銷售市場步履蹣跚,為市讓很多紅木家具廠商苦于“夾心餅”式的換血煎熬。要改變紅木市場整體疲軟的紅木現狀,第一步就要采取“換血療法”,家具重塑行業態勢。直營筆者認為,為市這就要發揮直營優勢,換血刺激市場。紅木
渠道不暢,家具紅木市場難激活
造成紅木市場持續疲軟的直營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說紅木市場不振是為市大環境對終端消費市場影響的直觀表現,那么行業市場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才是造成其整體應對危機不力的根本原因。對于紅木家具市場而言,大環境的直觀影響只能算是外因。
現在,紅木行業普遍存在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激增、生產成本大幅提高、下線經銷商合作運營成本增加等問題,而所有這些問題均可以歸結為渠道不暢。渠道不暢才是造成紅木家具生產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市場復蘇乏力的首要原因。毫不夸張地說,紅木市場所面臨的問題,已經不再是簡單地缺乏活力,而是因為渠道不暢已經造成一種“截流式堵塞”的不良發展形勢,以至于形成上游堵塞、阻礙市場發展的現狀。有業內人士表示,要改變這一現狀,就一定要大膽改變銷售渠道模式,以直營方式為市場“換血”。
直營將成“換血療法”
直營,在紅木家具行業早已不是一個新鮮詞。絕大多數紅木家具生產企業都是由小到大,由最初的前店后廠、產銷一體的小作坊,步步為營發展過來的。而現在,一些紅木家具領軍品牌的直營店遍地開花,已經為紅木家具市場渠道直營化早開先河。
理性地看,直營模式對于生產企業是革命性的,甚至說是破釜沉舟、放手一搏亦不為過。業內對直營模式的探討、爭論從未停止過,對于直營并不缺乏“雪上加霜”、“處處放血”等觀點。然而,在市場“頑疾”轉化為“沉疴”之前,“換血療法”未嘗不是一條變革的出路。
說到底,利潤才是確保發展的基本條件。渠道不暢已然成為制約紅木市場向前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保生存還是謀發展,已無須爭辯——謀發展才能求生存。渠道不暢、渠道阻塞的現狀下,從原材料到產品到運營,已經套牢了更多的發展資金。“換血療法”放掉的是已經流通不暢的壞死血液,只有“放血”,才能吸納新鮮血液。
直營趨勢下的發展模式探討
直營不等同于產銷一體。直營的可行性在于產銷一體的初期市場的發展與積累,但是直營不等同于行業發展初期的產銷一體。產銷分離,對于紅木家具生產企業來說,永遠都是作坊與成熟企業的分水嶺;只有實現企業內部產銷分離,談直營或經銷代理才有實際意義。直營的最大意義,在于拉直市場渠道,通過高度一體化、專業化、自主化刺激市場。說到底,直營的標志,不是在于多少家店直接統一冠名,而是生產企業對于重點消費區域城市的有效占領。
紅木家具大眾化。中國家居行業一線品牌占據了9%的市場份額,而這不足一成的市場占有量,在大部分泛家居子行業,都是高端市場份額。因此,對于大多數二、三線品牌來說,發展空間主要在中低端市場。“低端”對于紅木家具市場也許不完全適用,然而,我們也未真正看到紅木家具市場的大眾化。無需避諱,市場的冷熱不均,已讓紅木家具從“貴族”淪落成“寒門”。可以看出,行業市場的出路,在于引導、擴大消費需求,實現供需、經濟承受能力與利潤空間的平衡。而只有直營,才能滿足擴大市場消費面的需求。
成建制兵團作戰保發展。直營的優勢在于成建制的兵團化發展模式:從賣場店鋪的統一形象,到經理、營銷、導購的統一培訓、統一要求;從產品分配的統一調控,到產品價格的統一規范;從品牌、產品的統一推廣,到售后服務的統一跟進等等,在解決渠道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市場消費。只有將直營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才能實現直營模式的價值。
發展本無定數,對發展規劃落實到點的計劃,往往不是科學的發展模式。面對已出現的問題及其反映出的實質,只有努力尋找出路,修煉自身,方能戰勝困難。面對嚴冬,只有“動起來”才不會被“凍死”。對于解決行業市場問題,直營模式不是一種必然,而是一種方法。我想,這也是探究直營模式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