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家具竟有三個“娘家” 售后難保障-     DATE: 2025-05-05 01:09:08

    家具公司、娘家生產廠家、具竟維修單位,售后同一套家具卻出現了三個不一樣的難保廠家名稱,甚至地點都差之千里。娘家近日,具竟市民汪小姐在向廠家報修自己的售后櫥柜時,發現了這樣的難保一個問題。由于買后時隔一年,娘家這些公司名、具竟生產廠家發生了變化或是售后更換了名稱,使得她的難保保修道路走得異常艱難。 

  記者在隨后的娘家采訪中發現,這樣的具竟情況在家具行業內并不少見。在一些二三線家具城內,售后套牌、傍名牌的家具比比皆是。而這些家具多為代理商銷售,部分代理商并沒有注冊過相應的廠家名或公司名,給日后的家具保修帶來極大的麻煩。

  ■ 讀者經歷

  一年之后報修人是物非

  汪小姐最近有點郁悶,她新裝修僅一年的廚房“翻了毛腔”。

  前天下班回家,正準備燒飯,汪小姐發現,櫥柜的表層跟里層都分了家,部分貼皮翻翹起來,最嚴重的地方可放進一個手指。 “我這可是花了近萬元定做的整體櫥柜,用了才不到一年就出現這樣的問題。 ”汪小姐趕緊致電當初定做的廠家。

  廠家負責接待投訴的工作人員態度很好,記錄了汪小姐的家庭住址和出現的問題,并承諾會立即上門維修。然而,次日,汪小姐接到了來自該公司的另一個電話。電話里,自稱公司管理人員的孫先生略帶抱歉地說:“你是否愿意重新做一套櫥柜? ”

  原來,汪小姐當初定做櫥柜時找的這家上海廠家,每次接單后,都會根據櫥柜型號的不同,將項目轉包給了幾個不同的廠家,由后者負責材料和款式,上海廠家負責安裝。

  在汪小姐之前,已經有一批客戶反映櫥柜出現了問題。經查,這一批出現問題的櫥柜都是出自一個浙江廠家之手。孫先生為了解決客戶的維修問題,專程跑到浙江當地,與該廠的老板協商,沒想到,當他找到這個老板時,卻被對方告知,原來的廠已經結束營業了,現在他是另一個廠的負責人。

  “他們公司的人一個都沒有換,但是公司名字變掉了,因此對之前的事情一律不管了。”孫先生幾經交涉無果,只得返回上海,面對找上門來的汪小姐等人,孫先生所在的公司只能另謀出路。

  孫先生覺得自己冤得很,汪小姐卻不滿意。“我好端端的生活,現在又要被重新裝修搞得一團糟。 ” 

  ■ 記者調查

  生產銷售維修互不相干

  昨天下午,記者走訪了本市部分家居裝潢廣場,發現汪小姐碰到的情況并非偶然。

  在宜山路上的一家家具廣場里,熱情的導購小姐正在向顧客們推薦某新款家具。

  看到顧客有些猶豫,導購拿出一張名片和一份介紹資料說:“您可以回去考慮一下,這上面有我們公司的電話和地址,有需要的話可以直接打過來。 ”這張名片上印著兩個公司抬頭,一個以上海開頭,一個以天津開頭,兩個抬頭下方卻是同一個地址。

  “你們公司到底叫什么名字? ”顧客不解。導購笑笑,表示兩個名字都可以,但至于為何要搞得如此復雜,她也不清楚。

  “那如果家具有什么售后的問題,應該找哪一家?”顧客又問。聞言,導購拿出筆寫下另一個抬頭。 “其實都是一家公司啦,可能分工不同吧,其實無論你打哪個電話,都能解決問題的。 ”導購的語氣有些急促。

  在逛了幾個樓面后,記者走入了一個門面較大的店鋪。里面陳列著七八套家具,看上去風格迥異。

  見有顧客上前,營業員熱情地迎了上來,向記者介紹起一套白色的板式家具。記者看到,在這套家具的標價牌上產地一欄赫然寫著 “香港”字樣。這位營業員立刻解釋說,他們的總公司在香港,是香港的名牌家具。但記者很快發現,在這套家具的介紹書上清楚寫著福建一廠家的名字。營業員解釋說,這是委托生產的廠家,這個香港名牌在當地是沒有生產廠家的,都要定點到福建這家工廠生產。

  記者還在這家店鋪中發現,另外幾套家具是別的銷售人員。一打聽,店鋪里有五個不同名字的家具品牌,雖然他們都宣稱和這一香港名牌屬于同一家公司,但無論是家具說明介紹書還是保修單,都各自獨立,完全沒有關聯。 

  ■ 業內揭秘

  套牌家具已成“潛規則”

  如何辨別家具廠家的真假和好壞?記者采訪了一位在家具行業已有20年從業經驗的蔣女士。

  蔣女士是一名資深的家具城經理,她說在家具行業,這種一套家具多個廠家、多個名稱或者套名牌、傍名牌的現象并不少。用如此手段進行銷售的多為一些家具代理商,也就是一、二級經銷商。當然這些家具的銷售渠道多集中在一些二三線的家具廣場或家具城內。

  蔣女士表示,一般來說,知名品牌的家具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銷售渠道都有嚴格把關,這些品牌通常是廠家直銷,并不存在經銷商過手的情況。為了讓顧客有推陳出新的感覺,促進家具銷售,這些品牌家具也會為不同款式的家具取其相應的名字,但公司還是同一家,不會出現不同款式對應不同廠家的情況。

  至于消費者遇到的一套家具有三四個名字,甚至出現三四家不同的廠商,就可能是套牌家具。蔣女士說,一些代理商本身沒有注冊公司,為了讓自己經銷的家具賣得出去,他們會直接套用香港或者廣東一些名牌廠家的名字,對他們來說越是洋氣的名字越是容易吸引顧客的眼球。這些代理商大多會代理不同廠家的不同家具,然后根據每個人資金的多少,在家具城內合租或分租一個店鋪用于銷售。這種做法也就造成代理商有自己的名字,家具生產廠家有廠家自己的名字。由于這些廠家規模比較小,根本無法進行保修,為了確保自己的銷售,代理商會找一個專門負責家具維修的廠家來作為自己代理的家具的保修點,如此下來,維修廠家與生產廠家沒有任何關聯。

  蔣女士告訴記者,一般大型的家具城,對于入場的家具商家都會有一定的審核,也就是擔心萬一發生問題后的保修。而這些品牌的家具也會繳納一定的保證金以及開正規發票。

  至于那些代理商,由于他們本身沒有注冊公司,根本無法開出正規發票,一旦顧客索要,那價格自然要加上去,但即使是這樣,開出的發票也只是他們委托其他朋友公司幫忙開的發票,很難成為有效的維權證據。

  對于如何辨別家具的品牌,蔣女士表示,最好還是選擇一線家具城,雖然價格比其他地方的要貴上一些,但在家具這個行業內還是信奉一分價錢一分貨的。

  不過蔣女士也提供了一個小竅門,若是購買家具的地方不愿意開具發票,或表示開具發票要求加很高的點稅的話,顧客可以留一個心眼。那就是等家具收到后,憑當時的出貨單或收貨單,到商場內要求開發票。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被查處,商場會要求這些家具店開具正規發票。雖然是先禮后兵的無奈之舉,也算是為將來的保修做保障。